马拉松多学科门诊开诊:全周期守护跑者健康

  • 2025-10-29
  • 1

随着马拉松运动在全国范围内持续升温,越来越多跑步爱好者踏上赛道,但运动损伤、心肺风险等健康问题也随之凸显。近期,上海、西安等多地陆续开设马拉松多学科门诊(MDT),通过整合多领域医疗资源,为跑者提供覆盖赛前评估、赛中防护、赛后恢复的全链条健康管理服务,让科学跑步理念深入赛场内外。

门诊破局:从 "治病" 到 "防病" 的理念革新

传统运动医疗服务往往局限于损伤发生后的被动治疗,而马拉松运动长达数月的备赛周期与 42.195 公里的赛事强度,对身体机能提出了全方位考验。新开设的马拉松多学科门诊彻底打破这一局限,将服务关口前移,构建起 "防、治、康" 一体化健康管理新模式。以上海市第二康复医院门诊为例,其提出的 "运动即康复,管理即预防" 理念,将跑者健康管理贯穿于备赛、参赛、恢复的每个阶段,而西安首个马拉松专病门诊更是直接将 "提前防病" 作为服务核心,问诊时必问跑量与训练计划,精准对接跑者实际需求。

这种理念革新背后,是多学科协作的强力支撑。所有马拉松多学科门诊均组建了跨领域医疗团队,以上海门诊为例,由骨与关节康复科牵头,整合心脏康复科、呼吸与危重病康复科、中医康复科等核心科室力量,搭配放射科的影像学诊断、诊疗科的功能评估以及专业康复治疗团队,形成覆盖运动系统、循环系统、呼吸系统的全维度保障体系。西安门诊则以运动医学、康复科、心内科为核心,纳入急诊科、足踝外科等专业力量,破解了 "跑马只关乎腿部" 的认知误区。

赛前:精准评估筑牢安全防线

"没有科学评估,盲目备赛如同带病出征。" 天津市体育运动医学中心主任徐卫国的观点,道出了赛前管理的核心价值。各地马拉松多学科门诊均将赛前评估作为服务重中之重,通过多维度检查为跑者 "量身定制" 备赛方案。

在基础健康筛查环节,心脏康复科的心电图检查成为必备项目,可精准判断跑者运动耐受性,预测心肌梗死等潜在心脏风险;呼吸科则通过肺功能检测评估运动耐力,为初跑者设定合理的训练强度上限。针对运动系统,骨与关节康复科会开展跑姿生物力学分析,找出可能导致 "跑步膝"" 跟腱炎 "的动作隐患,再由康复治疗团队制定力量强化与动作矫正计划。西安门诊更会重点排查高血压、妊娠等" 隐形禁忌 ",从源头杜绝参赛风险。

除了医学评估,门诊还提供全场景备赛指导。营养方面,徐卫国建议跑者赛前两小时进食高蛋白高热量的熟悉食物,以碳水化合物为主且不宜过饱,赛前 30 分钟内则需禁食;装备选择上,遵循 "轻装上阵、一切从旧" 原则,跑鞋袜子必须经过磨合,衣物按 "实际气温 + 10 至 15 摄氏度" 法则选择快干材质。针对新手常见的训练误区,广州专家特别提醒,每周跑量需循序渐进,且至少安排一天休息日,避免骨骼肌肉过度劳损。

MILE米乐,mile官网,MILE米乐官网,MILE米乐集团

赛中:科学防护应对赛场挑战

42.195 公里的赛道上,突发状况时有发生,马拉松多学科门诊将专业保障延伸至赛场,为跑者提供实时防护指导。动态热身是门诊反复强调的赛前关键步骤,徐卫国解释,跑前进行腿部摇摆等动态拉伸,能刺激神经系统、激活目标肌肉、加强血液循环,形成 "三重防护",有效减少抽筋、心率骤升等问题。

针对赛事中常见的 "撞墙" 现象,专家团队给出系统应对方案:通过调整呼吸节奏、放缓步速或短暂行走缓解疲劳,若不适持续则需果断弃赛,避免硬撑引发危险。补给策略同样被纳入赛中管理重点,广州专家栾军指出,训练和比赛中需及时补充水分与电解质,借助赛道补给点定时补充能量,预防因体能透支导致的运动损伤。

对于有基础疾病的跑者,多学科团队的针对性防护更显重要。心脏康复科会为心血管高风险人群制定个性化心率监测方案,呼吸科则为肺功能较弱者提供呼吸节奏指导,确保特殊跑者在安全范围内完成比赛。这种 "一人一策" 的赛场防护,让专业医疗保障与赛道进程同步推进。

赛后:科学康复助力重返赛道

冲过终点线并非运动的终点,赛后 48 至 72 小时的恢复管理直接关系到跑者的长期健康。马拉松多学科门诊将赛后恢复细化为即时处理、短期修复、长期调理三个阶段,形成闭环服务。

即时恢复环节有明确的操作规范:完赛后需通过慢走或慢跑过渡到安静状态,补水先润喉再足量补充,避免心脏和肠胃负担骤增。针对腿部肌肉紧张,中医康复科的针灸、推拿可快速缓解疲劳,康复治疗团队则指导跑者进行小腿后侧肌群等重点部位的拉伸训练,利用台阶等简易工具完成自主恢复。

对于赛后常见的疼痛问题,门诊建立了分级处理机制。上海门诊的骨与关节康复科专家指出,普通疲劳性疼痛通过休息与拉伸即可缓解,若出现持续一周以上的剧烈疼痛,则需通过放射科影像学检查排查应力性骨折等隐患。西安门诊更会为受伤跑者提供微创治疗与个性化康复方案,助力其尽快重返赛道。长期调理阶段,中医康复科还会通过拔罐等传统疗法调理身体状态,结合营养科建议补充钙与维生素 D,从根本上强健骨骼肌肉系统。

医体融合:让科学跑步理念落地生根

马拉松多学科门诊的兴起,正是 "健康中国" 战略下医体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。天津医院通过发布《运动处方技术服务规范》地方标准、开展健康讲座等方式,将专业知识转化为群众可落地的健身指南;上海的门诊则计划与各大赛事、跑团合作,把健康管理服务从医院延伸至社区和赛场。这种 "专业医疗 + 大众运动" 的结合模式,正在改变跑者的参赛观念。

马拉松多学科门诊开诊:全周期守护跑者健康

从新手跑者的备赛焦虑,到资深跑者的损伤困扰,马拉松多学科门诊用多维度服务给出了解决方案。正如西安门诊诊室外的漫画海报所传递的 —— 科学跑马不仅是对体能的挑战,更是对健康管理能力的考验。随着更多城市加入这一行列,"无伤奔跑、快乐参赛" 的理念将惠及千万跑者,让马拉松真正成为连接健康与生活品质的桥梁。